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尴尬的“神操作”汉族的风俗习惯南昌有什么好吃的求推荐。我来说一个春秋历史上的“神操作”。
说话春秋时陈国国王有俩女儿,都长得国色天香。一个嫁给了蔡侯,一个嫁给了息侯。因为陈侯姓妫,所以这两姐妹分别被称作蔡妫与息妫。
公元前685年,息妫夫人想她娘了,就借道蔡国回陈国探亲,顺便去看她姐姐和姐夫。小姨子来了,蔡侯自然是要好生接待。可这一接待,蔡侯不淡定了,那小姨子真是美得稀里花拉,勾得他是口水直流。席间,蔡侯就各种挑逗和纠缠,息妫只好百般应付,假说怕引起姐姐怀疑,让蔡侯在她探亲回来时再找机会与他云雨。
蔡侯信以为真,就让息妫回了娘家。息妫在陈国省亲后,不敢再从蔡国回去了,就悄悄绕道回了息国。
息侯知道自己老婆被蔡侯调戏后非常愤怒,想出兵讨伐蔡国,奈何自己又国小力弱。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派人对楚文王说:来伐我,我求救於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意思是,你来打我吧,我就去向我老挑蔡侯求救,他来救我时,你就趁机打他,就可以灭了蔡国了。楚文王正在觊觎中原之地,送上嘴的肉自然要吃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按着息侯的主意操作,蔡侯被楚文王给逮住了。蔡侯在被俘后知道了自己原来是被息侯给坑了,心里那个不爽啊,于是也心生一计。蔡侯就在楚王面前极力夸赞自己的小姨子息妫美如天人,是个男人见了她都迈不开腿。楚地本就是蛮荒之地,楚王早就听说中原的女子如何地美艳不可方物,现在又叫蔡侯说得色心荡漾,就借巡游之名来到息国。
息国自然要热情招待楚王了。在宴会上,楚王见到了息妫,果然是国色天香,自己宫中的女人与她比简直就是丑八怪。楚王第二天就以答谢之名,将息侯请到了自己的军营中,酒酣之际将息侯抓了起来,把息妫带回了楚国王宫之中。
可怜的息侯,本为出一口老婆被调戏的恶气,没曾想最后是老婆被别人夺去,连国家都没保住,真是够尴尬的“神操作”啊。
最讽刺的还在后面,这楚王夺了息侯的老婆,没杀息侯,让他去做了守城的士兵。也不知道息侯守着楚王的城门,门里自己的老婆睡在楚王的床上,心里是什么感受?
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荒唐事。
对,我这里说的就是朱温那家子的事。
禽兽老爹朱温,极品儿子们,可以说是亘古未有的荒唐一家了。
朱温这个皇帝,纵意声色。他的儿子们还在外面打仗呢,朱温竟然“常征其妇入侍”,让儿媳妇们进宫陪自己睡觉。
不管是亲生儿子的老婆,还是养子的老婆,都没有逃过朱温的魔爪。更荒唐的是:
他们乐见其成的根本原因是——所有人都想当太子。因此,哪个儿媳妇最受宠,哪个儿子就有可能当太子。
但是,朱温还有一个宠爱的儿媳妇张氏,是朱温亲生儿子朱友珪的老婆,一听到这个消息,当然不干了,直接泄露给了丈夫。
于是,朱友珪立刻发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篡位。
总而言之,这一家子都很荒唐。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都是苦苦地追求权力。当自己的父亲是皇帝的时候,你很难不想当太子,随后当皇帝。因为皇帝,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的,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同时,如果自己不当皇帝的话,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兄弟当上皇帝之后不对自己起杀心呢?纵观历史,为了夺权皇帝,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还是非常多的,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兄弟给宰了!
今天所要说的便是,后梁太祖朱温。此人还是很有本事的,在一定的意义上,确实是他结束了唐朝的统治。在古代,一般来说都是长子为大,立太子什么的也都是立自己的长子。可是,这个朱温的长子偏偏很早的时候就死了,所以他在立太子的事情上面也是拖了很久,自己的心理其实也是拿不定注意,该立谁当太子。朱温有一个养子朱友文,还有一个儿子朱友珪。
朱温自己也不知道该让谁当太子,没有明确表达要立谁为太子的意思,因此这两人都是极力讨好朱温,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皇位。拿什么讨好呢,竟然就是他们的妻子。
朱温这个人,非常的好色,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当然,朱温的老婆张惠还没死的时候,经常管教朱温,朱温很爱张惠,也很听她的话,其好色的本性可以说是被压制了。就在张惠死后,朱温简直是开始放飞自我了,后宫三千佳丽完全不满足,大臣的家眷也被他糟蹋过,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连自己儿子的老婆他都不放过。
最尴尬的是,朱温的两个儿子非常乐意,他们都愿意献出自己的老婆,夺得朱温的欢心,来增加自己的砝码。最后,还是这个朱友文的老婆比较让朱温满意,朱温便打算立朱友文为太子。
这里所说的毛遂,便是成语“毛遂自荐”里面的毛遂。这哥们其实非常的善于交际。当初,最为强大的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论赵国的实力,那是绝对打不过秦国的。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向其他国家求救了,赵国便想到了实力牛逼的楚国。
平原君那是毫不犹豫承担了这次的寻求救兵的任务,他的门下食客还是挺多的。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原君便打算挑选20人组成队伍,前去楚国,说服楚王,让楚国派兵帮助赵国。挑到第19个的时候,平原君怎么也挑不出一个满意的了。这个时候,毛遂出来,一顿交谈,折服了平原君,便让他也去出使楚国了。
到了楚国后,也是毛遂发挥的作用最大,成功说服了楚王。最终,赵国才没有被秦国所灭。毛遂的名气一下子那是大了起来,平原君也是待他更好了,赵王也开始重用这个毛遂。
没过多久,燕国发兵攻打赵国。这个时候,赵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毛遂。毛遂一看让自己带兵打仗了,这不是他所擅长的,于是坚持拒绝。可是,这个赵王硬要是毛遂带兵,同时还认为毛遂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不管毛遂怎么拒绝,赵王都是认为毛遂在谦虚,强命毛遂出征。
最终,赵军全军覆没,毛遂自刎了。
既然敢加引号,那这个问题就好玩儿了。
当年姜子牙还没有出山的时候,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去钓鱼,但他用直钩,那哪里钓得上鱼啊,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他老婆就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啊,饭都吃不起,在这么下去就要饿死了,成天嚷嚷着要离婚。
姜太公就对她说:“你别这样,终有一天我会成功的,你到时候就等着享福吧。”这个女人不听话,就认定了姜太公没出息,过不下去要离婚。
其实按说这也不怪别人,你天天搞些没板没眼的事情,谁也看不到个希望,怎么会相信有一天你突然就飞黄腾达了呢?所以他老婆真就和他离婚了离婚了,结果没几年姜太公就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被封在齐国,成了齐国的始祖。
这时候他老婆又后悔了,想再续前缘,姜太公早就看透了这个娘们儿的人品,于是他拿起一壶水泼在地上,说你能把这水收回来,我就跟你和好。
泼出去的水怎么可能收回来呢?你当年对我爱答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
其实啊,这事儿也不怪他老婆,就跟现在有些男人抱怨女人现实、拜金,其实你自己天天跟家打游戏,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从跟着你那天起就过苦日子,几年过去了还没有改变,凭什么要求女人继续折磨自己呢。你但凡有点上进心,努力工作,离婚这个事儿也不是说离就离的。
秦惠文王是个很厉害的君主,他继承商君变法,又重用张仪,远交近攻,让秦国从边陲小国变成可以称霸中原的强国。
惠文王死后,武王荡即位,这秦武王就非常看不惯父亲搞外交那一套,今天跟这儿结盟、明天跟那儿联姻,一点血性都没有,他上位就一件事,打。看谁不顺眼打谁。
秦武王不光爱打仗,他自己也勇武有力,历史上评价他是身高体壮,孔武好战。
一生放荡不羁爱打架的秦武王,这天来到了周王畿,这里摆着9个大鼎。这些鼎可不是普通物件儿,九鼎代表九州,就是天下,不是有个词叫问鼎天下吗,就说的这九个鼎。
秦武王仗着国力强盛,自己又非常英勇,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他冲到鼎前就说老子要把它举起来。这可是非常不敬的举动,暴露了武王问鼎天下的野心,可是周天子能怎么办呢。
武王说到做到,摆好架势就把鼎举起来了,可是那鼎多重啊,哪是人力可以承受的,最后秦武王被鼎压断了小腿骨,古代医疗条件又不好,没几天就死了。
这是真正的神操作,秦国当时虽然通过秦孝公和惠文王两代人的努力,变得富强了,但毕竟刚刚崛起,并不具备问鼎的实力,一直到后来昭襄王几十年的努力,才真正算得上是称霸战国,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后由秦始皇横扫六合。
秦武王确实是高估自己和秦国的实力了,周朝天数未尽,岂能容你随意问鼎呢?
想当年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青年,情窦初开的年纪,深深暗恋上了隔壁班小红。在哥们儿的怂恿下,我写了人生的第一封情书,并在上午第二节下课,课间操的时候,鼓起勇气交到了小红手里。
小红其实不叫小红,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的真名,只是那天我递给她情书的时候,她的小脸像个红苹果一样好看,我便叫她小红。
小红红着脸接过情书,都没好意思看我,便转身跑进教室了……不对,是跑进班主任办公室了……
小红的神操作,让我终身难忘。
和大家分享一下。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日本大阪第四师团的神操作。说到大阪师团不得不提到他们内部的三不要原则,第一条是不要主动追击逃跑的敌人;第二条是不做无谓的牺牲;第三条是不参加不合理的战争。这有一个例子,话说当年李宗仁被围,好不容易杀出血路突围出去之后已经是人困马乏,战力大损。谁知在逃亡途中遇到装备精良大阪第四师团,原以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谁知第四师团官兵自顾自的生火做饭,对李宗仁所部视而不见。在他们的心中所谓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帝国主义神马的根本不存在。唯一重要的就是自己小命和小钱钱。
不好意思扯远了,下面来介绍一下日本大阪第四师团的神操作。在日本国内大阪第四师团就不本分。第一个神操作,据说有一次,一个大阪第四师团的二等兵兵因为在市中心闯红灯,与当地警察发生了冲突。结果第二天大阪第四师团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就带人去把当地公安局给砸了。这还不算啥,要来说一说第二个神操作,在说之前先提一下第四师团奇葩的核心成员,第八联队,那可是第四师团中神操作的翘楚。大战前官兵集体装病。话说其他联队接到命令后都准时出发了,唯有大阪第四师团第八联队迟迟不动,原因是师团内患病人数激增,而患病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一些老兵油子早就以生病为由住院去了。每天吃着牛肉罐头还劝在医院诊治的伤病不要那么拼命。气的各个联队长亲自坐镇医务室,才勉强组织部队出发。
到了中国还真是给日本人长脸,那神操作一波接着一波。因为日本大阪第四师团中的军人大多是大阪的贩夫走卒,做生意是一把好手,曾多次把军队中的军火卖给八路军谋取利益。原则上只要价钱美丽,节操都可以给你。开个小玩笑,不过第四师团真不愧是生意人,做起生意来一套一套的,有军火卖军火,没军火呢?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当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愿意投降的军队不同,大阪师团又来了一波神操作,一早就屁颠屁颠的投降事宜准备好,就等着美军来接受投降了。之后兴高采烈的回到日本,对就是兴高采烈你没看错。更奇葩的是第二天大阪师团就有人跑到美军的军营,整齐的摆开摊位,出售战争纪念品。
1982年,四川省巴中县农民张清安在大巴山称皇帝,定国号为皇清,同时册封了官员和后妃,张清安率领随从十几人,在“御驾亲征”途中,被警方一举击溃。
1982年6月,张清安编写了4万多字的《天律森令》,内容涉及国令、国法、国政、国史、信财、三乘九品和薪玉案等7个部分,算是他的“建国大纲”,同时盖有“皇清玉印”和“清相府印”的印章。
1982年7月2日,张清安在一农院内自行称帝,封自己的妻子为皇后,雷姓女子、易姓女子为皇妃,同时册封他的帮手廖桂堂为副皇帝(闻所未闻的副皇帝)。张清安还任命了各种各类“官员”50多人。
张清安甚至还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那时蒋介石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1982年10月,张清安为了鼓舞士气,决定“御驾亲征”,他带着10几人的队伍在向巴中县城“进军”途中,遭警方截获并一网打尽。
1982年12月底,张清安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廖桂堂有期徒刑20年。
讲讲老蒋在淮海战役中的神操作吧。总体来说就是八个字,患得患失,举棋不定。
然而这正是兵家大忌!
更坑的是,他还有一个啥都不管的猪头司令刘峙,以及只知道机械执行命令的副司令和实际主帅杜聿明。
毛主席和刘邓,陈老总,粟总都没想到,老蒋和杜聿明一波神操作,硬是让解放军把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把老蒋的嫡系给一锅端了。
1948年11月11日,杜聿明就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此时距粟裕华野南下,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围已过去三天,而杜可指挥的兵力包括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李延年,黄百韬,刘汝明七个兵团和地方部队近八十万人马,堪称神装满级,完全可以和中野,华野一战。
11月5日,杜聿明在南京参加军事会议,提出让黄百韬兵团固守十天,命黄维和邱、李兵团集结后平推中野六个纵队,再回头解黄兵团之围。这一计划其实是可行的,因为事实证明黄百韬当时支撑了13天,如果刘邓中野被击退,粟裕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结果老蒋说:不,你要给我先救黄兵团,带上邱李去刚粟裕。
粟裕是四十万人,邱李黄一共三十万人,加上邱清泉李弥有意保存实力,增援进展缓慢。11月22日,华野攻占碾庄,黄百韬GG。
另一头黄维没等到队友,被中野节节阻击,进展缓慢,17天走了200公里,11月25日走到双堆集,走不动了。因为中野刘邓已经在前面布好了口袋阵等他钻。
这时候黄维是打是撤下不了决心,又开始等老蒋的指示,但老蒋的指示始终没来。11月29日,中野对黄维完成合围。
此时杜聿明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固守徐州,徐州城坚池深,给养充足,又有近四十万人马,解放军一时也奈何他不得。二是全军从徐州突围到西边的永城,再南撤阜阳重新集结。两个方案都不包括救黄维:黄兵团保不住了,能保住徐州剿总这点本钱就不错了。划重点:这里杜聿明明确告知老蒋:走就不要打,打就不要走!
老蒋同意他第二个方案,11月30日杜聿明率孙李邱三个兵团从徐州出发,以交替掩护的方式西撤。
12月3日,老蒋的命令又来了,这次是让他不要西撤,转向东边救黄维!
此时杜聿明心中对老头子估计也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刚跟你说了走就不要打!老家都要保不住了你让我去救一塔?但是杜聿明还是执行了老蒋的命令,全军从西向东南推进,12月4日,攻到离黄维50多公里的陈官庄,推不动了。
12月15日,中野,华野会师攻占双堆集,黄维GG。而此时杜聿明也已经动弹不得了。
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全歼杜聿明集团,杜聿明GG。
也许没有老蒋的连续瞎指挥和杜聿明的唯命是从,淮海战役的战果会大不一样。但是历史的结局还是一样的,因为毛主席,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
这事儿得从当年那群半裸的肌肉男说起,对,就是那群自称斯巴达的家伙。那一年他们首先在国王列奥尼达的带领下,在温泉关硬挡了波斯大军三天,然后全部挂掉。之后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他们弄出了10万人的大部队,把波斯人一通暴打。当时带领这群斯巴达的就是普萨尼亚斯,一个斯巴达代理国王之一,让人无力吐槽的是那时候斯巴达有两个国王,而且是选举出来的。
公平的说那场10万对10万的普拉提亚决战,斯巴达赢的非常侥幸,因为波斯主帅几乎没有犯任何错误,对于骑兵的运用也可以说出神入化。只是出了一点小意外,开战后不久波斯主帅玛尔多纽斯身先士卒,带头冲击了斯巴达军阵,然后就愉快的挂掉了。波斯那种奴隶部队在主帅挂掉后直接崩了。
因为这一战普萨尼亚斯成了斯巴达的英雄,享受国民的拥护。志得意满的老普开始幻想自己能够统治整个希腊,可惜他现实中他连斯巴达城邦都搞不定。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老普决定找一个强力外援,他很快找到了,波斯统治者薛西斯一世。没错,就是在温泉关被列奥尼达糊了一脸那个自大狂,再简单点说老普这败家孩子通敌了。
但这世界哪有不透风的墙啊?老普总往海那边写信还没人回信的逗逼行为很快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然后那哥们还很不道德的把一封信给拆开偷看了。这一看可不得了,老普玩的超级大,他居然准备策反斯巴达的希洛奴隶。通过许诺给他们自由来推翻斯巴达的残暴统治,这货准备自己造自己的反,我实在看不出来在公元前遥远的爱琴海岸上,居然有一位无产阶级斗士,可喜可贺,可敬可叹,恩,这货这波操作简直可以直接封神。
可惜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策划败露,老普只好跑路。问题是哪那么好跑啊?周围全是人啊!要说老普不愧是一代名将,善于在绝境中找到希望。这哥们一个弯道跑进了雅典娜神殿,在那年月神殿里是不允许发生任何伤害行为的,否则就是亵渎神灵。跑进神殿的老普狂跳的小心肝终于平息,回头开始嘲讽追杀者,来!哥们就在这,谁动我一根手指试试?
要说老普这波操作确实牛逼,那群脑子都是肌肉的斯巴达蛮子还真拿他没办法,只能看着他在神殿里嘚瑟。可惜老普忘了一句名言,装逼招雷劈,而且他忘记了自己无上的智慧来自家庭教育。当时老普的娘亲还健在,目睹了这不孝子的一系列逗逼行径后,她默默的搬来了一块大石头放在神殿门前。之后好几千号人共同默默的搬来了无数块大石头,把神殿的门窗堵了个水泄不通。十几天后,伟大的无产阶级斗士,一代名将普萨尼亚斯就这么活活的饿死了,留给后人一声长叹。
这事儿总结起来真的非常复杂,首先装逼招雷劈的千古真理不容挑战;其次一定要做个孝顺孩子,不然后果很严重;第三写信最好用密码,不然一定会泄漏,比如前几年那个叫希拉里的老太太;最后,跑路一定要带足食物和饮水,被饿死实在太惨了。
历史上有哪些“神操作”,我来说说我知道的两个
一、不信邪的唐敬宗
话说咱们的这位唐敬宗本来就是个玩世不恭的主子,还偏偏不信邪!有次唐敬宗突然想去骊山游玩,身边的大臣赶紧劝阻:以前就有周幽王游玩骊山回来就亡国了,秦始皇葬在骊山结果秦二世而亡,这远的不说,就说咱之前的唐玄宗去骊山玩回来不也爆发了安史之乱吗?所以不能去啊!
唐敬宗一听,更来劲:那我倒更要去看看这个骊山是不是真的那么邪乎了!然后不顾大臣的反对,前往骊山。回来没多久,被身边的宦官所杀!
二、极富喜感的晋景公
《左传》里记录了一个很好玩的事情。说有个算命的给晋景公算命说,他活不过今年吃新麦的时候。结果自己还真活到了吃新麦,就把这个算命的叫到跟前,一边吃新麦一边说:你算的不准,我不是活下来了。
还没吃几口,突然觉得肚子疼痛难忍,就跑去上厕所,然后掉茅坑里淹死了。书中记录: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更尴尬的在后面,晋景公身边的一个太监,准备把他的尸体背出来,结果也掉茅坑里淹死了。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你的阅读和评论
韩复渠摆的“火羊阵”,可谓战争史上经典“神”操作之一。
1925年底,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国奉战争。冯玉祥这边的先锋是韩复渠,张作霖那边是李景林和张宗昌。
两军第一次短兵相接,韩复渠来了次夜袭,第二天李景林就集中大军把韩复渠给“爆啐”了一顿。然后,双方进入拉锯战,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
于是,韩复渠开始想鬼点子。
彼时,正处于寒冬腊月,天气特别冷。李景林为了防止韩复渠的突然袭击,挖了很多又深又宽的壕沟,还特意在壕沟里铺上厚厚的干草以御寒。
韩复渠探知此消息之后,立刻就想到了用“火攻”——将李景林的壕沟给点着了,此战岂不胜之甚易?可是,敌人有机枪、大炮,根本就近不了身,如何才能把壕沟里的干草给点着呢?
要不怎么说,韩复渠熟读兵书呢!韩将军立刻就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田单以火牛阵破齐军。既然田单可以用此法破齐,我韩某为什么不能用此法?若是成功,当彪炳史册也!
想到这里,韩复渠甚至觉得,胜利已是囊中物。
唯一的问题是牛太贵,冯玉祥又是有名的“穷鬼”,没有买牛的经费怎么办?思来想去,韩复渠决定用羊代替牛。一来,羊体积小易躲开敌人攻击;二来,羊便宜。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韩复渠就带着几个手下到附近的牲口集市,去买羊。等到天黑时,韩将军已经买了近300只羊!然后,悄悄地把羊运送到前线,在羊尾巴上绑上蘸煤油的棉花,然后点燃,并驱赶这些羊奔向李景林的阵地。
李景林当时也纳闷儿,黑灯瞎火的,对面怎么就那么亮呢?
仔细一瞧,那一大群窜过来都是啥!!!还带着“咩咩”的叫声,屁股上还发着火光,难不成是“萤火羊”?
李景林还没反应过来,只见那一群羊已经冲了过来,一个挨一个掉进壕沟。
羊群后面,跟着一大帮韩复渠的西北军官兵。不用想,韩复渠肯定是想借着“火羊阵”将奉军搅乱,然后趁乱将李景林连窝端了。
“火羊阵”冲入壕沟之后,因为壕沟太深,羊出不来。加之壕沟里铺了厚厚的一层干草,形成了一道火墙,羊在壕沟里窜来窜去,最后一个个都被烧死。西北军冲过来时,恰好被壕沟里的火光映到。
这时,李景林才反应过来,原来韩将军玩的是火羊阵呀!
于是,李景林下令奉军立刻射击。结果不言而喻,西北军大败,韩复榘赶紧下令撤退,这才没有损失更多。
第二天天蒙蒙亮,韩复渠正在懊恼前日的战败时,忽然听到李景林那边儿派来使者,送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韩复渠看到此信,给气的一天没吃饭。
更尴尬的是,当时韩复渠的军中还有几名苏联军事顾问,是冯玉祥专门请来给韩复渠出谋划策。然而,韩复渠在使用“火羊阵”之前,并未和苏联顾问商量,这件糗事最后就是这位苏联顾问记载下来的。
从此以后,韩复渠再也不敢用什么“火羊阵”,乃至于不敢乱用古代的兵法,这个“火羊阵”简直将他的脸丢尽了。想·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
彩,丰富异常。
1.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至今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
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白虎通义》云:“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礼记·郊特牲》云:“壮、祭土,而主阴气也……壮,所以神地之道也。”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
2.尊祖敬老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
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期纂修宗谱。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真是“长幼济济,风礼著闻”。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俗称“义居”或“义门”。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
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3.姓氏及名字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4.建筑形式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5.文化艺术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诸侯国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大体同时的古希腊文明东西辉映。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司马迁撰《史记》,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编年体以《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杂史、地方史志、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于汉族学者的手笔。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与数学的成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其中如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俗名张遂,683~727)、郭守敬(1231~1316)等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流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著作的代表作。
在古代汉文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而屈原(约前340~前278)、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柳永(约987~约1053)、苏轼(1037~1101)、陆游(1125~1210)、辛弃疾(1140~1207)等人的名字与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公认的名家。散文有著名的秦汉古文,至唐中晚叶,由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倡导恢复秦汉古文运动,到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曾巩(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苏轼、苏辙(1039~1112)时,古文运动大获全胜,号为“唐宋八大家”。小说创作,到明清时获得很大发展,长篇巨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短篇集如:《聊斋志异》均素负盛名。还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也运用汉语进行创作,产生了许多名家与名著,而《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其他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都有不少蜚声中外的名家,他们获得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成就。在这些艺术的发展中,尤其表现了汉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长,以发展其艺术,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一些类书巨著的编纂方面,也是由来已久。唐、宋时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特别是明清的《永乐大典》、《图书集成》可称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书。
6.汉族音乐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7.饮食习惯
1).主食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2).饮茶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3).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
酒不仅是能满足提神、解除疲劳、医用等生理需要的饮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在汉族长期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会,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在这种仪式中它起着沟通人神的媒体作用。在汉族的重要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汉族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的气氛,至今还在不少地区流行的饮酒时的“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动,既是一种饮酒习俗,又是一种民族游艺和民间智慧,它具有活跃气氛,消除酒力,显示和锻炼智力等多种功能。有些饮酒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例如汉族中广泛流传的除夕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观念,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酒是汉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传达感情,增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汉族许多地区,姑娘出嫁临行前要饮别亲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饮交杯酒等等。所有这些饮酒习俗,都是汉族过去和现在饮食和生活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4).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彩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5).饮食中的信仰、禁忌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8.汉族服饰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9.汉族民系
一般而言,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
在汉族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
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民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1、螺蛳:如果说北京人酷爱吃驴打滚、河南人独爱道口烧鸡、山西人刀削面独领风骚,那么螺蛳和啤酒就是南昌人的宵夜“灵魂”。这里螺蛳的味道带点甜,但很鲜。还有蚌壳不得不提,许多懒人都喜欢吃蚌壳,吃螺蛳要用牙签,吃龙虾要剥壳,还是吃蚌壳最方便。另外还有小菜,拍黄瓜,藕片都很好吃。
2、瓦罐煨汤:一碗凉拌粉,一碗砂钵汤,就是南昌人最爱的早点了。如果你在南昌早上吃的是牛奶、面包的话,很可能会遭老南昌们“鄙视”。南昌的凉拌粉店随处可见,几乎大街小巷内都有,历史较久、味道比较好的要算绳金塔的龙老五煨汤店,凉拌粉具有“韧、爽、鲜、滑”的特点。一碗新鲜过汤米粉放入盐、辣椒酱、胡椒粉、味精等调味料,拌匀后即可食用。
3、南昌拌粉:南昌拌粉主要的原料是米粉,将米粉放入沸水中烫熟,装盘并放入剁椒、花生米、萝卜丁、酱油、葱花等佐料调拌而成。南昌的拌粉松散柔韧,色泽鲜艳,入口即化。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一道美食。
4、鄱阳湖狮子头:鄱阳湖狮子头是地道的南昌特色传统名菜,制作独特,质地酥软,味道鲜美。以猪肉粒、香芋丝等为原料,配以马蹄、火腿、干贝、高汤、咸蛋黄、淀粉等精制而成。在赣江两岸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时,一定不能错过这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