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12生肖 > 文章页面

天津看病好的老中医 上来先问你病症的中医是不是大多是庸医

气血不正,五脏皆病 老中医教你如何从身体看血气

本文目录

为什么很多人说中医是骗人的所谓的有名中医真的有用吗上来先问你病症的中医是不是大多是庸医

医黑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抵是从新文化运动,郭沫若、鲁迅、胡适之这几位先生开始的,从胡适之先生的“中医不科学”,到鲁迅先生的“中医是骗子”,到郭沫若先生的“宁死不请教中医”,他们可以说是中医黑的鼻祖了,他们反对中医、黑中医的一些观点、看法也成为了如今越来越多人黑中医的至理名言。

退休老中医透漏 便宜实用的女人宝,小仙女们可看

你看,郭沫若、鲁迅、胡适先生都黑中医,这几位都是大学者,他们说的都是对的,所以中医肯定是骗子,肯定是不科学的……云云。

但真的是这样吗?如今中医黑群体们的坚实后盾(名人),真的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吗?

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的人品云云,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但无疑在那个时期,他的社会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在早年间,郭先生是货真价实的中医铁杆黑,他在一本杂志中发表了一个“神评论”,原话如下:

“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至于对付中医,似应取得逐步废止之政策。”

郭先生还认为中医只能治好人能自愈的疾病,换句话说,就是中医根本治不了病,病好了是因为病人自己身体自愈的原因。

如今很多中医黑,也将此话奉为圣言,认为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要相信科学,认为相信或了解中医五行、五运六气之类的东西是在侮辱自己这么高的学历。而他们对于中医的态度也是如此,认为中医的全部都是糟粕,应该废止。

后来,有了一个大反转,郭先生又在某报纸上,发表了一个打脸的评论,原文如下:

胡适之先生的糖尿病被黄芪治好了,大约是事实。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要来讨论,实在还不够格。我自己虽然学过几年的近代医学,但我并未继续钻研,而且已经抛弃了多年。至于对中国的旧式医术,我更没有什么独到的研究。

看看大学者说的话,就是不一样,前面宁死不信,后面“我没资格谈这个问题”。其实郭沫若先生这番话同样可以用来敬告如今的“中医黑”们,如果想要黑中医,首先你得先去了解中医,了解中医的文化、思维……,了解后再质疑,千篇一律的“中医治不了感冒”、“古代人寿命那么短,中医没用”……等等,实在是让人看笑话了。

胡适

“叙述的西洋医学每一个方面的演变过程,我们也可以明白我们现在尊为‘国医’的知识与技术究竟可比人家第几世纪的进步。”“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什么地位。”

胡适先生这两段话,可以说是比较有深度的,也是如今我们中医应该反思的。

后来的一件事,却让所有中医黑感到十分尴尬了,他的糖尿病在协和医院久治不愈,已被西医认为性命不保,后经朋友推荐,被中医用仅仅一味药:黄芪,便治好了,任何反对,都不如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更深的体会了。

鲁迅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最出名的中医黑了,鲁迅先生早年前是极其相信中医的,那为何态度转变了呢?

鲁迅先生《坟》中,有一段话,大抵可以算是他开始反对中医的主要原因所在吧,原文如下:

“其中大半是因为他们耽误了我的父亲的病的缘故罢,但怕也很携带些切肤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在另一本书书,他还讲到: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大家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更多的是对中医的失望,而不是反对。但下面这句话,反而可能影响了之后几十年的中医黑基本论调:“中医是骗子”,虽然在以前,在现代依然有不少“伪中医”打着中医的旗号骗人,但不能以偏概全,西医中也有很多拿回扣、误诊、手术失误、骗钱的等,但为何没人说“西医是骗子”呢?

鲁迅先生改变对中医的看法,是在从日本学医回来之后,大家可以从他的日记之中看到他对中医态度的大大转变,他在日记中记载了大量自己用中药治好病的事情,也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量的收集、整理了古中医书籍,大家都可以在书中看到,由此看出,鲁迅先生反对的不是中医,而是庸医,或是中医骗子。

中医黑们常挂在嘴边的论调,鲁迅先生都反对中医,所以我也反对,实在是太过狭隘。

这三位大学者的观念和论调,成为了后世中医黑的至理名言,可能也影响了民国之后整个中医的发展,但我们透过历史,全面的剖析他们的一生,了解到他们态度的转变,我们能对中医有一个更全面、更理性的认知,这也正是当今中医黑们所缺少的。

一个中医失误没治好病人,所有人都在骂中医治不了病;西医院每天治坏那么多人,可所有人都在夸西医治的没问题,只是疾病太过强大;问题出在哪里呢?

中医当然有用了,不然传承这么多年的中医难道只是用来做心理辅导的?宫廷的那么多御医都是吃干饭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医能治病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凡事都没有完美的,中医有擅长的地方也有不擅长的地方,因为对疑难病症的见效慢,所以在西医盛行后,被人们有所排斥,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医在历史长河中所建立的功绩。

一、中医的起源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解剖学和医学分支已经出现。采用了四种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包括针石、针灸、汤剂、艾灸、导引、配气和祈祷。自古以来,就有“医学与道德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经典——《黄帝内经》,它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最早的医学经典。

二、中医的发展

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出现在东汉时期,他就知道了“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并总结了“八法”。华佗以精通手术和麻醉而闻名。他还创办了“五禽戏”健身体操。唐代孙思邈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了5000多张方剂,并采用了辨证施治。因为孙思邈的医德很高,被大家尊称为“药王”。

三、中医的繁荣

龙门石窟的药方石窟门上刻有许多唐代的药方,多达150多种。使用的大多数药物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物。处方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和五个官科等。所涉及的药材可以在民间找到,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方便。这些方剂不仅能治疗常见病,而且能治疗疑难杂症,如食道癌,可采用治噎方治疗。10世纪日本学者将其列为《医心方》,显示了其价值和影响。方剂洞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方剂,在中医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中医的衰退

明清以后,温病学派出现并逐渐取代了中医经典学派。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写于明末,标志着中国传统医学的衰落。在同一时期,蒙医和藏医都受到了中医的影响。医学在朝鲜东部也有很大发展,例如徐军写了《东医宝鉴》。

清朝末年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国力衰弱。与此同时,现代医学(西医)的涌入也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在中国,许多人提倡医疗现代化,而中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方式来检验它,中医陷入了是否存要废除的争论之中。属于中国医疗体系的日本和韩国医学也是如此。

从这些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中医在医学界的地位,如果真的可以取而代之,那么早就没了中医了,之所以现在还有中医中药的存在,就是因为它的不可替代。

许多持有中医执业医师证的某某专家也可以是骗子

我举几个多年共事的中医同行作为例子,他们也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中医学专业,考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有几个同学是毕业了以后先跟着医院的西医思维走临床走了几年,然后转去行政了,有的是实习以后直接去搞中药经商了。有的出国深造,有的继续考研究生、考博士,走学术钻研的路。

我就说说那些最后走入临床的例子。

有几个同学是这样的。他发现儿科比较火,于是对外宣称自己是儿科专家,但是他可能没有认真学过儿科,也没有认真用过儿科的方子,以前只是做经商或以前只是做管理。仅有的儿科基础就是大学课本关于儿科学理论层面的部分。

于是他那几年就开始做儿科,一开始,由于需求很大,许多家长会来挂号,但是慢慢地,由于临床疗效不行,做了几年,病人越看越少。最后不得不寻找其他赚钱路子。

后来他突然发现,癌症病人收入高。病人也比较听我的话。于是,就开始写介绍,说我专攻癌症。

注意,其实这样的中医医生在市面上非常多见的,并不在少数。原因可能是利欲熏心,可能是自身本来就不热爱中医,更可怕的是,有的中医学专业毕业的执业中医师自己都不相信中医,只是希望能拿个合法“行骗”的招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这几年也没有认真的去学习、求学或积累经验,然后我最近看到这个朋友,他现在已经是妇科专家了。

这种情况让人非常痛心,不仅是对于医生自己的痛心,更是对那些相信中医,信赖中医的患者痛心。这种中医医生在市面上的比重是很大很大的,尤其在三甲医院更是如此。因为有的三甲医院有中医细分化(分科)模式,而且三甲医院有医保,疗效不好也没关系,照样有人来,因为三甲医院病人实在太多了。这种机制很容易养庸医,因为没有竞争压力嘛。一般地,民营中医门诊,好中医相对多一些,虽然挂号费贵许多,但是他会花很多时间跟你聊天,观察你的神色形态(望诊)。一般,能存活下来的民营中医门诊,都必须有临床疗效。这是市场淘汰机制在运作,在民营中医门诊,庸医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在三甲医院里,发几个论文,混个职称,年限到了运气好或者塞点钱,搞点名气,说不定可以混个国医大师当当。三甲医院这种体制就是养中医庸医的温床。

如果你要看中医,建议找疗效好的三甲医院的中医,否则就尽量多花点钱找优秀的民营门诊的中医。如果你要看西医的话,就只管找三甲医院就可以了。因为西医讲究标准化、熟练度,每个西医相当于人工智能,需要整体思维、思辨的东西并不多,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在运作的。但是中医非常考验人的整体思维能力,视野开阔度,观察能力等等。

给中医同行的话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变成浮夸的状态。

不要说,我学了《伤寒论》、《温病条辨》,我是跟谁谁谁学的中医,这些大话都没有用。有用的就是,你能清楚的给患者识病,看好知道为什么好的,看不好也知道是什么原因不好。病情的走势出乎你的预料的,不清楚不懂的就如实的承认,不要不懂装懂,狂飙中医黑话。

给患者的话

作为患者,要想辨别对方是庸医还是良医其实并不容易。市面上绝大多数中医师都不尽如人意。否则,中医的风评也不至于如此差。

辨别好中医需要抓住的几个核心点:

1.看对方有没有如实的观察你的神色形态(望诊)。

2.看对方问诊时,询问的核心是围绕人体正气的部分,还是围绕你的症状的部分。(本气辩证or邪气辩证)

3.看医生自身的修养与神采。好的医生一定是偏性不大的,一般是相对温和的。神采不会太差,只有自身内在训练充沛的人,才能做到神采尚佳,身心意松柔静。这很重要。

其他注意事项:

1.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年轻中医就没有经验,一定看不好自己的病。

2.不要被医生的头衔、巨额挂号费唬住,挂号费高、具有专家头衔未必就疗效好。关键是我说的前面三个核心诊断点。当然,一个好的中医一定是口碑好、门诊需求量巨大的,如果在没有见到医生前,想要判断一个中医的好坏,只能打听门诊量和曾经接诊过的病人。

3.头衔只是标签,永远认准对方的辩证思路和他自身的能力素质。头衔、哪个大学毕业的、师承了谁谁谁固然重要,尤其是当你知道对方是你信赖的中医的师承学生(如倪海厦老师、李可老师等)。但是仍然要持保留态度。就算医生很自信,描述自己开的方多么的天花乱坠(这种医生很可能具有虚浮的气机,这种过于浮夸的医生大家要小心),大家要小心一些中医师为了迷惑患者,以及对于症状产生原因的强行解读或行业黑话敷衍患者。最终要以你自己病情的好转与舒适度来作为依据。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治愈率才是王道。治的好病才是王道。

4.老的中医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中医,这是绝对不一定的。就连现在号称是国医大师的都有很多临床疗愈率很低的。我的老师跟我说,他认识的一个同行(女生)是中医世家,她的父亲(时龄70多岁的老中医)曾经为毛主席和周总理开方看病。外人把她爸爸看作是神医,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其实并不神,因为领导人的病吃了我的药好了,他不知道怎么好的,没有好,为什么没好他也不清楚。他不敢跟外人说,只能跟自己的闺女说。恰巧她告诉了我老师,我老师又告诉了我。

如果能做到以上7点,基本上不会被专业的中医医生骗,或者说,作为患者,至少可以少走弯路。尽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医生或优秀的医生。

麻烦问一下西宁哪的老中医看病看的好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